企業微信如何將私域流量利用到極致?
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微信的氣質已經和釘釘有了本質上的區分。由于企業微信的超然地位,市場對企業微信能否進一步開放私域流量運營能力有著超常的熱情—即使在企業微信不溫不火的前兩年,許多企業仍對企業微信飽含期待。
對于苦苦經營私域流量的企業來說,如何在滿足微信生態合規性的前提下運營好沉淀在微信號上的好友是個難題:一對一私聊的成本高,群發和在社群中群推侵入性太強且轉化效率低,個人號沒有辦法完成資產化和資本化。微信其實并不鼓勵個人號在社群及朋友圈場景進行工具性的商業化。有業內人士表示,微信在私域流量的商業化策略上鼓勵發展基于會員制、訂閱制和顧問制的好友關系,從而將原本被微信定義為“騷擾”的侵入式信息“合規化”。
例如,基于會員制,企業會在與會員訂立的會員服務中約定一些周期性互動,在這一約定下發出的信息就不會被微信視為騷擾型消息;基于訂閱制,用戶主動甚至是付費訂閱其推送,則信息必然不是騷擾信息;基于顧問制,用戶需要在可信任的基礎上獲得相關學科或行業的顧問知識,這也是一種不會被視為騷擾的約定關系。
個人微信號沉淀的不僅僅是用戶資產,企業要關注的也不僅僅是員工離職帶來的用戶資產流失問題。事實上,用戶資產的歸屬問題可以用內部機制來解決,但更要關注的是好友關系的資產化問題。除了有多少好友外,好友是否精準垂直和好友商業轉化率等或許都會被納入估值的衡量指標。和個人號相比,企業微信更為自動化的標簽機制和組織能力可以更好地管理好友關系,從而提升用戶資產估值。
據了解,為了給企業最大限度的自理權,將在下個版本提高群人數上限的外部群所有權將歸于企業,“用戶資產”一詞終于顯得名副其實。事實上,僅從好友上限來看,企業微信也有比個人號更適合海量運營的基礎。目前,微信個人號好友上限為5040人,企業運營10萬好友需要20個加滿好友的微信號,運營成本提高20倍之外,還要承擔不小心觸雷隨時損失5040用戶的風險。作為對比,單個企業微信的員工號目前好友上限為五萬人,單個企業的員工數量不受限制,企業可以在一個管理系統內成百上千萬地積累好友,一次運營全部觸達,本質上提升了流量利用的效率。
隨著3.0版本的發布,企業微信通過與微信互通升級,讓企業能夠在存量時代直接觸達消費者。可以說,企業微信與微信互通的能力提升,讓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連接被強化,線下流量線上化,客戶關系長久化,服務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具備最好的C端產品研發基因與技術,又面向企業級用戶,企業微信與微信的互通,才真正發揮了B端、C端的雙向優勢。
與微信互通升級,流量只是天然優勢。騰訊微信事業群副總裁黃鐵鳴表示,企業微信與微信互聯升級,是源自于企業級客戶和消費者的雙向需求。在硝煙漸起的協同辦公領域,直接與11億微信用戶相連,已經給了企業上企業微信的最好理由,特別是那些需要對客戶進行二次觸達的行業。但從企業微信做產品的角度出發,“流量加持”更像是走出這一步后帶來的天然優勢,而非初心。